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防水行业如何做才能真正解决“十屋九漏”的诟病

      寒冬已过,炎夏将至。2018年的大雪对于多地来说,俨然变成了一场大考,因为这场雪,暴露了许多建筑问题。合肥市内交通瘫痪,公交站台倒塌,致使20多人受伤,更有数名朋友不幸遇难。

  而合肥刚刚通车的地铁二号线,在四牌楼站的C出口,有多达3处漏水的地方。做为合肥重点建设的工程,地铁二号线仅仅开通一周,就出现渗漏情况,有网友不禁发出了质疑:“地铁二号线修建了这么多年,刚开通就漏雨,难道地铁站是豆腐修的吗?”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反映,地铁一号线的葛大店D出口,也是有漏雨的情况。

  无独有偶,上海地铁16号线华夏中路站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据悉,1月7日上海市迎来入冬以来最强寒潮,早高峰时,因地铁16号线华夏中路站漏水至罗山高架道路上,造成路面结冰,导致罗山高架北向南中环入口匝道主线发生多起事故。

  事实上,北京、武汉、青岛、大连、石家庄等众多城市都发生过地铁站漏水的情况,北京两个地铁站甚至因为漏水问题严重而一度关闭。

  建筑渗漏并非个案各地渗漏现象层出不穷

  除此之外,居民小区、市政工程、标志性建筑也难以逃脱“渗漏”的陷阱。

  2017年12月28日,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希望小学附近的建苑小区北围墙漏水两月有余,而漏水区域刚好是小区的篮球场,目前已经结冰,给小区居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image.png

  近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审计局在实施《2016年度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幼儿园屋面刚经过改造但局部漏水严重,据幼儿园负责人反映,屋面漏水已经有5年,成了幼儿园“老大难”问题,每次都是刚改造好还是漏,施工单位多次上门维修,但收效甚微。每逢下雨屋面漏水要用脸盆盛水,给教学带来极大不便,也给幼儿活动留下安全隐患。

  据了解,总投资约300个亿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也在“渗漏”面前跌了跟头。其实,早在2011年,南京南站投入使用时旅客们就发现屋顶漏水比较严重,建设方随后也进行了修补。然而在2013年,南京南站的屋顶又出现了大面积漏水现象,给旅客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建筑渗漏现象影响的绝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与安全,更可能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影响。

  建筑渗漏谁之过?

  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建筑屋面渗漏率达95.33%,地下建筑57.51%的存在不同程度渗漏,37.48%的住户受渗漏困扰。这一组数据令人震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高的渗漏率?

  对此,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表示,防水行业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目前,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且多数为落后产能。更有甚者,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这些矛盾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为代价的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水产品的现象严重。

  有需求才有供给。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是由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监管不力造成的。目前,我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工程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早已屡见不鲜,这些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给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防水材料的终端市场是建筑工程,而工程领域也乱象严重,工程监理制度流于形式,工程质量监督严重不力,没有把住防水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关;工程定额造价偏低,严重背离了市场法则;防水工程被层层分包现象十分普遍,工程款被各种名义挤占挪用;此外,施工资质挂靠现象严重,施工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再好的材料也保证不了防水工程质量。

  落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铤而走险,政府监管不力形成市场空间。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产品,以及无资质、无技能的施工队占据了建筑工地的主要市场,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其结果是给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建筑主体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


分享到